拒绝校园欺凌,共建阳光校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19)班的郭静源,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拒绝校园欺凌,共建阳光校园”。阳光下本该充满朗朗书声与青春笑语的校园,若被欺凌的阴影笼罩,便如同花朵被寒霜侵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成为守护这片净土的卫士,以勇气与善意驱散阴霾,让阳光重新洒满每个角落。

校园欺凌的本质,是对尊严与人格的践踏。那些嘲讽的言语、孤立的行为、甚至暴力的伤害,看似只是“玩笑”或“小事”,却可能成为受害者一生难以愈合的伤疤。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遭受欺凌的学生更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甚至失去对未来的希望。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若纵容欺凌,便是在默许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弱肉强食、冷漠无情。这样的“习惯”,终将腐蚀整个校园的根基。

拒绝欺凌,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当目睹不公时,沉默即是帮凶。在电影《少年的你》中,陈念因一句“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而泪流满面。这声质问,何尝不是对每个旁观者的叩问?勇气并非无畏,而是在恐惧中选择挺身而出。我们可以用一句坚定的“停下”制止暴行,可以用一个支持的拥抱温暖被孤立的同学,也可以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是照亮黑暗的星光。

共建阳光校园,需凝聚每个人的力量。校园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而是培育人格的沃土。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需以同理心理解他人的痛苦,用尊重化解偏见。例如,日本校园推行的“全员守护者”制度,要求每个班级成立互助小组,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我不是孤岛”。这样的实践告诉我们:对抗欺凌,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责任。当友善成为共识,当正义成为准则,校园才能真正成为梦想启航的港湾。

同学们,我们的双手可以握笔书写未来,也可以托起他人的希望。让我们铭记:真正的强者,从不以践踏他人证明自己的高度;真正的文明,始于对每个生命的敬畏。从今天起,愿我们以行动践行诺言——不成为欺凌的施暴者,不充当沉默的旁观者,更不做冷漠的局外人。愿每一双年轻的眼睛都能映出星河璀璨,愿每一段青春旅途都不必在阴影中独行。从此刻起,让我们携手播撒阳光的种子,使校园真正成为梦想自由生长的沃土,让每颗星辰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闪耀出最温暖的光芒。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9.jpg

来源:学生工作处  作者:郭静源   审核:徐曙光  终审:李小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