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至善文化,绽放青春光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17)班的刘铭昊。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传承至善文化,绽放青春光彩”。

  “至善”二字不仅是镌刻在石头上的箴言,更是流淌在每位四中人血脉中的精神基因。犹记得开学第一课,老师讲述“善”字的三重境界:小善是为人之本,如校园里自觉捡起纸屑的弯腰;中善是治学之道,就像教室里反复计算与数学题较劲的执着;大善是家国情怀,正如历史书上“读书不忘救国”的铮铮誓言。这种文化传承让每个四中人都明白:追求卓越不仅是成绩的突破,更是品格的锤炼。

  “至善”是追求卓越的永恒姿态。

  《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中人的“至善”,不是遥不可及的终点,而是脚踏实地的攀登。它体现在课堂上专注的目光里,实验室中反复推敲的数据里,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里。追求卓越,臻于至善,不一定是站在奥赛的领奖台上为校争光,也可以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传递善意。“至善”,是永不自满的进取,是精益求精的执着,也是让每一件小事都闪耀光芒的信念。

  “至善”是心系家国的情怀担当。

  四中的至善文化,从来不只是个人的成就,更是一种“兼济天下”的胸怀。校史馆中泛黄的照片记录着战火纷飞年代里师生投笔从戎的壮举;今天的校园里,“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帮扶孤寡老人,“环保社团”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正如古语有云:“修身立己,而后兼济四方。”当我们以知识充实自我,更应思考:如何用所学回馈社会?如何用善意温暖他人?至善文化,正是要让我们成为一束光,既照亮自己的前路,也点亮他人的希望。

  “至善”,始于平凡,成于坚持。

  或许有人会问:作为学生,我们能为“至善”做些什么?答案就在身边:弯腰捡起一片纸屑,是对校园的珍爱;耐心为同学讲解难题,是对情谊的守护;勇敢指出不文明现象,是对规则的敬畏。四中至善文化,不在宏大的口号中,而在走廊里的一声问好、考场上的一份诚信、挫折后的一次坚持。每一份微小的善行,都是对“至善”精神的传承;每一次不懈的努力,都是对青春价值的回答。

  老师们、同学们,作为四中学子,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至善文化的重任。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将至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愿我们以今日之奋斗,续写四中的精神篇章;以青春之我,奔赴“止于至善”的星辰大海!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17.jpg

来源:学生工作处  作者:刘铭昊   审核:徐曙光  终审:李小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