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学习,发生在教室,还是发生在家里?都不对,发生在我们的认知里。延迟开学并不意味着延迟学习!
延迟开学的消息传来,大多数同学的反应是:短暂的窃喜+持续的恐慌。在非常时期,面对开展网络学习面临学习方式带来巨大转变的实际,在家怎么高效学习?如何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怎么有效调试自己的心态?我们想说:非常时期,居家学习,你可以的!为什么可以?如何学习?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些都是技术活,需要聆听专业意见。为此,我们推出“非常时期居家学习”系列文章,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的真谛。也欢迎广大读者留言与赐稿,稿件请发送邮箱:289934652@qq。
本期嘉宾:王立合
嘉宾简介:王立合,男,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北省襄阳四中教学副校长。
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让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不得不延期开学。根据教育部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全国各地各类学校都如期推行线上教学、网络课程,开设“空中课堂”。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络远程教学的效果,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现分享给各位语文同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p18),就是要指导学生像在教室上课一样开口读书,用心读书,在读中感悟语文的美,“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p6)不能把网络课堂变成语文报告会、语文讲座。因为对语文学科而言,无论什么课型,都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网络课堂也不例外。至于读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师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师说》是高中教材一直保留的经典名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讲这一段时,我除了疏通字词文意外,重点尝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读书,以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本段的分论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组对比来阐明观点:一组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一组是“于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第三组是用“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对比。我在对文言知识进行梳理的同时重点理清作者论述的文脉,让学生弄清三组对比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讲中读,在读中讲,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相对快一些,记得也会牢一些。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前面所讲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动口。这里所说的让学生“动”起来,一是指尽量让学生在不能与教师面对面的空中课堂上思维也能活跃起来;二是让学生在空中课堂内容较多的前提下如何学会记教师讲的重难点;三是抓住高中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在课件制作时尽量灵动、不呆板,以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力。网络课堂和在教室上课相比,最大的弊端是师生互动的现场感不够强。如何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仍能“动”起来呢?一是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思考题、探究题,“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指导------在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指导点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p18),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p6)。比如在讲完《师说》前三段,学生基本了解大致内容后,我适时提出了一个思考题“韩愈所说的‘师’有什么独特的含义?”(参考答案:既不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又如,在学完全文后,为了把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拓开,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题“韩愈所谈到的教师的标准和当今国家对当代教师的要求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韩愈的“道”“业”,是指儒家思想理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儒家经典。韩愈“师”的标准是学有所成且能传道受业解惑。新时代教师的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很显然,当代教师的内涵比韩愈所处时代的教师的内涵更丰富,更具有时代的先进性 )。二是指导学生如何动手记老师讲的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记重点主要是想避免学生网络课堂上常出现的两个极端:一是一味去记笔记而顾不上思考影响听讲效果,二是有时老师展示课件内容太多,有的学生记不下来又不知道哪些该记而干脆不记。我在讲完《师说》引导学生对全文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归纳时展示了ppt内容:1、提出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2、批判不重视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学从师的不良风气(主要运用三组正反对比的论证);3、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4、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交代写作《师说》的缘由。学生在课堂上如全记下来很费时间也无必要,我教给学生浓缩记下老师课件重点:1、提出中心论点;2、正反对比论证;3、例证引证并用;4、交待写作缘由。
三、让课堂内外“连”起来。就是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进行教学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温故而知新”。空中课堂教学虽说不如线下教室上课那么有现场感,但空中课堂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在教室上课ppt 课件可用可不用,有时只是教室黑板板书内容的一种补充。那么,在当前不能在教室授课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就可以充分发挥空中课堂“黑板”容量大的优势,精心组织课堂内容,敢于取舍,突出重点,让学生充分“温故而知新”。 比如,在介绍本文作者韩愈的“名”和“字”的关系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我作了适当延伸,选择学生熟悉的名人大家的名和字,总结归纳了古代(包括现代)人名和字的几种关系:1、并列式(相近式)。屈原,名平;诸葛亮,字孔明;陆游,字务观;班固,字孟坚。孟轲,字子舆。曹操,字孟德。周树人,字豫才;毛泽东,字润之。2、相反式。韩愈,字退之;曾点(黒污),字晳;朱熹(天亮),字元晦(黑夜)。3、延伸式。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又如,在讲词类、词义、句式时同样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联系学生前面学过的例子。就《师说》来说,文中文言知识点很多,但就前期对学生学情调查而言,有些特殊句式像宾语前置这种特殊句式掌握的并不好,那么在本节课就把宾语前置的三种类型给学生再复习一遍: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翻译时要把宾语放到动词或介词后面。如,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何以战?2、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翻译时要把宾语放到动词后面。(1)“之”:“惟陈言之务去” “夫晋,何厌之有”“何陋之有”“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2)“是”“唯才是举”“唯利是图”唯你是问。3、在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之前,翻译时把代词放到动词后面。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邹)忌不自信”。再如,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师说》第二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手法时回顾了《劝学》在比喻论证中运用三组正反对比论证,从而强调要积累、要坚持、要专一;还回顾了《过秦论》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从而论证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这样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容量大的优势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加深了学生对在议论文写作时论证方法中对比论证的重要性的印象。
襄阳四中《非常时期居家学习》系列将陆续跟大家见面!
来源:办公室、教务处 策划、报道:张德平 审核:刘明国、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