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厚,吾辈立潮头——曾天忱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高二(23)班的曾天忱,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百年沧桑厚,吾辈立潮头》

“青年者,如百卉之萌发,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百年之前“五四”运动领导人陈独秀先生的赞许铿锵在耳,百岁过后,“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这一庄严时刻已然到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日之中国,虽已不须吾辈青年拼死沙场,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山仍需攀登,百年风光虽已渝,涛头吾辈还当立。

“五四”精神,自产生之初,便光芒万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如今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正是立于庚续“五四”精神的风口浪尖。

同学们,让我们涵养家国情怀,牢记“五四”精神。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的兵舰阵地同归于尽”。笕桥航校中的青年飞行员们,句句誓言铁骨铮铮,翱翔与凶险的驼峰航线间,不顾危难,是他们家国情怀的体现;“要让年轻人相信我们的国家,相信我们的历史”,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清华学子梁植,每次演说都主打“爱国敬国”,家国情怀是他的初心;不放弃,不抛弃,一次次扣杀,牵动着亿万同胞的心,象征着青春活力的中国女排,家国情怀是她们的奋斗动力。

家国情怀是青春的底色,有了它,我们才有了“五四”精神的基调。

同学们,让我们培养创新能力,弘扬“五四精神”。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信息时代的浪潮只涌不泻。研究表明现代人知识的周期已不到半个月,如此形势,万众创新刻不容缓。你看哈工大研究生小组,以二十岁之青春,将自主研发的摄像机安装在“龙江1号”遥感卫星上,拍下完美的“地月同框”影像;“中国天眼”团队以青年之思想,勇担创新之重任,一颗颗闪烁的脉冲星,为他们赢得“五四奖章”。

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应当将创新作为一种思维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在时代浪潮中击楫中流。

创新精神是青春的动力,有了它,我们才让“五四精神”经久不衰。

“五四精神”,代表着清醒,代表着奋斗,而如今的中国却有青年反其道而行之,宅文化、丧文化等,不过是个别青年消极不肯奋斗的借口。我们只有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才能让“五四精神”永葆活力。

节物风光不相待,沧海桑田须臾改,百年沧桑已过,在这全新的关口,我们唯有涵家国之情怀,炼创新之能力,方能承“五四”之精神,焕青春之光彩!

20190506.jpg

高二(23)班曾天忱在国旗下演讲


 
Baidu
map